新聞中心news
上海禮物丨戴塊復古表伸手做潮人
上海禮物丨戴塊復古表伸手做潮人三轉一響,對于90后、00后來說,是個很陌生的名詞。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三轉一響卻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,年輕人結婚都時興這個。自行車、收音機、縫紉機和手表,這就是當年的三轉一響。而其中的手表,最好就是上海牌手表。
位于榆林路200號,有一家小小的門店,柜臺上陳列的都是“上海牌”手表。旁邊就是曾經(jīng)的上海手表廠,如今的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。別看不起眼,就是在這里,誕生了第一塊中國人自己的手表。
1955年,上海市第二輕工業(yè)局組織上海鐘表行業(yè)58位老師傅試制手表。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,他們把繡花針改制成微型鉆頭,口琴、陽傘骨子、自行車鋼絲做成輪片、軸頭和螺絲。一無設備、二無專用材料、三無圖紙,但還是把理想變了現(xiàn)實。
1955年9月25日,中國第一批18只細馬機械手表樣機問世。從此,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塊手表,結束了中國只能造鐘不能制表,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。
在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的陳列室里,就保留著一張58位“先行者”的集體老照片。一塊小小的手表,承載了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后這段歷史時期奮發(fā)圖強的精神和智慧CQ9電子官網(wǎng)。
品種多、款式新、質量好,能戴上一只上海牌手表,成為當時國人的風尚。“那時候每四個戴表的中國人中,就有一個佩戴上海牌手表,一點不夸張。”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市場部經(jīng)理曹勇感嘆。
這個以上海命名的國產手表品牌,到今年已經(jīng)走入第65個年頭。幾經(jīng)沉浮,年輕心態(tài)依舊。7成銷售靠線月開播至今抖音粉絲超過10萬,今年攜手薇婭直播兩次銷售額達到260萬元。一些復古款式在幾十年前和幾十年后,都不約而同成為“爆款”。
說到上海牌手表,最經(jīng)典的當然是A581。1958年7月,首批上海牌A581型手表在第三百貨商店上市,17鉆、長三針、防水,發(fā)條開足可走36小時,每只售價60元。100只手表,一開門就搶購一空,預售登記的顧客多達1000多人,一躍成為當季流行。當年銷售數(shù)量達到13635只,成為上海牌手表無可替代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
還有一款特別受歡迎的“明星產品”是上海牌7120機械表,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暢銷的型號。干凈的表面,大氣的設計,上刻毛主席手寫體合成的“上海”二字,特別具有簡約美。
“這也是我們的一款暢銷款,在香港都很受歡迎。很多人來都一盒一盒地買,一盒有10塊表頭。”曹勇說。
如今在上海牌手表的線的復刻版依然是賣得最好的一款之一,1000多元,很多年輕時尚潮人都愿意收集一款。“蹬著飛躍球鞋,戴塊上海手表,我就是那街上最復古的崽兒。”
榆林路200號里,原上海手表廠的廠房仍在如常運轉。自動化廠房里,數(shù)百臺機器還是舊模樣,如同鐘表一樣分秒不差地走在自己的位置上;二樓小裝配組組長王菱菱帶著手下的10位女工,從開槽、裝釘、磨角、打彎,到組裝,手表的雜件零件離不開她們的精細作業(yè);四樓的小隔間里,1984年就進廠的馮玉民老師傅,還是一身白大褂,戴著放大鏡、套著指套,將一個有100多零件的最新款穹鏡系列中心擺輪手表拆裝自如。時光在這里似乎并沒有逝去過。
一只手表,成為“上海制造”當仁不讓的“代表作”,也成為歷史傳奇。即使曾經(jīng)面臨起落,“58人”創(chuàng)新求索的精神在這里從未被拋棄。
2000年,上海手表廠重組為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。2001年,公司手工制作的陀飛輪表機芯在巴塞爾鐘表展上亮相,聚焦了海內外著名廠商關注的目光。隨后,多款兼具時尚與高品質的上海牌手表相繼問世。2011中華老字號博覽會上,上海牌推出精品款式——雙陀飛輪手表,售價30萬,老字號品牌有了重新定義。
今年65周年,上海牌手表又有兩款限量新品推出。一款是穹鏡系列機械腕表,在鐘表機構及結構布局上完全顛覆了普通機械鐘表的布局排列,將一直線排列的零件,以擺輪游絲組件為中心安置在鐘表表面之上,可以直觀地看到擺輪運動,呈現(xiàn)出立體機械運動之美;一款是中心式陀飛輪,陀飛輪結構被置于機芯的正中心,非常漂亮,不同于國內陀飛輪表的傳動方式也讓陀飛輪的運轉更平穩(wěn)可靠。“這一設計也是具有自主專利的。”曹勇說。目前,上海表業(yè)的專利權手表有二十幾個。
石庫門、東方明珠等上海元素被運用到表面上,海派工藝大師李守白的海派風俗畫與計時器結合起來,精美華貴的掐絲琺瑯表面成為腕上亮麗裝飾……這枚始終刻著“上海”二字的手表,背后這一甲子的歷史積淀,所蘊含的時代價值,或許正是其最為“上海”的魅力。